道德经第17章是下知有之还是不知有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4:05:26
是下知有之还是不知有之

  •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有道的君王,处事依其自然合乎天道,下面百姓反而不知道他的存在;较差点的君王,尽量多办善事受人拥戴,百姓就会亲近称誉他;再差点的君王,只会作威作福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百姓就会畏惧疏远他;再差的君王,渔肉百姓祸国殃民,百姓自然就会辱骂进而打倒他。最坏的君王不能得到百姓信任,是因为他的谎言欺骗百姓,百姓自然觉得他毫无可信之处。

  最好的君王默默行道,很少发号施令。

  当功成名就政事顺遂之后,百姓都会感到,我们本来就该这样,这很自然嘛。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老子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百姓不知有国君存在,国君很少发号施令。事情自然而成,百姓没有受到骚扰的感觉。


  •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5]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