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韵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3:00:36
按照广韵是206韵,但是看现在的书上都是106韵,平声57韵也变成了30韵,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按现代普通话合并,那么为什么冬和东没有合并?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广韵》分的是206韵,而其实206韵也不是始于《广韵》,而是唐陆法言的《切韵》,《广韵》只是保留了它的韵部而已。但后人觉得其分得过于细,后又重新编了韵,所说的106韵是指“平水韵” 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公元1223年,金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的官员)王文郁作《新刊韵略》,将格律诗用字分为106韵,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具体如下:
  自从反切被广泛应用以后,人们就有了理论基础来整理诗韵了,最早的韵书当推李登的《声类》,但《声类》不分韵部,按宫商角徵羽五音来编排,就象我们现在的字典一样,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韵书,比李登晚的吕静编辑《韵集》,也按宫商角徵羽五部编排,但每部中又分列韵部,它应该是严格定义上的韵书了,吕静以后韵书蜂出。到了南北朝周顒著《四声切韵》、沈约著《四声谱》,这个标志着“四声”的诞生,以前的宫商角徵羽包含很多的音素,不单是字的声调,“四声”意味着字的声调从字的音素中独立出来(据说沈约创九弄十纽图,这是声母方面的内容,如果真是这样得话,也就是说到了周顒、沈约时代,前人基本上把字的音素——声纽、韵母及声调独立出来了),虽然那时还不完善。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也出现一部综合南北,参阅古今的韵书——《切韵》,据说《切韵》由八个人(刘臻、颜之推、卢思道、魏彦渊、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商议而定,这八个人中以颜之推、萧该意见为主,所以《颜家训》中的音辞篇常被前人引用作为《切韵》的指导思想,这八人不包括陆词(陆词字法言),陆词只是负责记录,陆词按他们的意见编写《韵书》,为了做到综合南北古今及宜分不宜合这个原则,陆词花了20年时间,参考了前人的众多韵书,走遍了南北大地,了解和参校不同的语音系统,最后才编就了《切韵》这本韵书,可以说《切韵》基本上反映当时的音读。所以《切韵》的出现,其他的韵书渐被淹灭,而把《切韵》归功于陆法言看来是不过分的。

  《切韵》之所以能被流传下来,出了它本身的因素外,也有历史的条件,就是唐代的科举制度,《切韵》被指定为科举应试用韵的官方标准,《切韵》在唐代被修订三次(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李周的《切韵》),但切韵的精神和基本内容没有改变。

  就因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