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反常进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37:11
在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不知是不是有许多人注意到:

越低等的生物,独立生存地时间越早;反之亦然。

人是自然界最高等的生物,他在众多生物中,能够独立生存的时间就是最晚的。

比如,一个出生不久的狗崽与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相比,狗崽能够很快完成站立,行走,觅食这些行为;而婴儿则显然不行。一个生长一年的狗已经成是一个能够看家护院的动物了;而一个一岁的婴儿则还在妈妈的怀里吃奶。

又如,自然界中的蝌蚪、小鱼、壁虎之类,它们是从一出生就从未见过自己的生身父母的,即它们一出生就要独立生存,这种情况比狗崽更为独特——狗崽还需要跟着狗妈妈月余方能渐渐独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个人认为,只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越低的等生物的个体联系越少。这种不需要太多联系的生存方式,保证了它们不需要做太多的积累,故而能够尽早独立。

生物界中出现这种现象显然是一种进行的反常表现,这方面在高等生物身上表现出的行为显然并不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那么,既然如此,出现这种情况有什么意义呢?

好问题~~~解释不出来.
但是就狗仔和婴儿的问题。因为人和狗的生长周期不一样,所以不能以“一年”或者“一个月”这种时间来比较,毕竟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狗不可以。

至于你所说的个体联系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结构越简单的生物越是靠着本能生存。所谓本能,就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意思。也是生存必须的条件。

而要看人的所谓独立的时候,就不光是自然的生存问题了,还有更多的非本能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相比较而言复杂的很多。

那么复杂化导致的“独立生存”变晚问题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我觉得进化主要是由简单变复杂。和多块独立没有关系。群居和独居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各自有各自的特征。而所谓的“个体独立较晚”很可能就是因为整个物种的生存能力变强,所以幼体不需要很早的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就算是用进废退吧。

人的智慧越高,所需要受到的本能干扰越少。
受本能驱使的人,缺乏理性,容易冲动,不能适应社会,容易做傻事,很容易去杀人,或自杀,最后自己挂了,被自然淘汰掉,活下来的人越来越不受本能控制,要通过后天学习的事越来越多。

高等生物相对低等生物而言,其个体结构一般更为复杂,无论从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系统上来看,构建一个完整个体所需的时间势必增加,而且生命个体内部个结构之间还有交流,也就是相互作用。生命真的很神奇。我也无法解释众多纷繁的进化事件,或许还应该进一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