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与学校有关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33:32
在一个名气不是很好的大学取得本科学历,以后要考好大学的研究生,发展前途怎摸样?请回答,谢谢!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考研之路,考研队伍正在逐年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近80万人中录取了22万人,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了33%。面对日渐升温的考研热,很多人发现,报考本校的录取情况普遍比报考外校的情况好,不少考生埋怨考研“内幕”太多,考研存在歧视问题。近日,记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说法:近亲繁殖加剧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12个人报考本校,考上9个,考取比例为75%;3个报考外校,考上一个,考取比例为33%。

天津理工学院外语专业:5个报考本校,考上1个,考取比例为20%;4个报考外校,没有人考上。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23个报考本校,3个没考上,考取比例为87%;16个报考外校,考上3个,考取比例不到20%:

“你为什么不报考武汉本地的学校?考人大你有熟人吗?没有熟人不找导师注定考不上!”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位报考人民大学研究生的落榜生向该校经济学院的一位老师说起自己的考研失败经历时,没想到这位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考研必须先找导师,导师都倾向于要本校或本地的学生,这是‘考研界’公开的秘密!”

考生:不全是“歧视”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的一同学介绍说,他们班今年报考外地学校的同学都是平时在班上成绩很好的同学,备考也非常认真。但16个人中只有3个人考上了,落榜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专业课的分数太低,从而影响了总成绩,而在同等情况下这些学校给他们本校学生的专业课分数却很高。众所周知,考研阅卷是开卷的,阅卷过程中难免会带一些主观因素,加上今年开始实行差额录取,导师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不少人反映,这种情况在很多院校都是客观存在的,在考试之前有很多院校的老师甚至告诉他们本校的同学,不会在专业课上为难他们,公共课过线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这种现象也并不是绝对的,一位以338分的高分顺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对考研存在歧视一说予以反驳:“我觉得考研的结果如何,还是要看自己准备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社会永远是公平的,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无可否认,跨校报考的确存在很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