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不孝的古代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57:57

在中国封建法律中,不孝是一种独立罪名。《唐律·名例》规定,
不孝罪包括:“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供
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
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就是:检举告发祖父母、父母犯罪行
为的;骂祖父母、父母的;背地里诅骂祖父母、父母的;祖父母、父
母生存期间自己另立户口、私攒钱财的;对祖父母、父母不尽最大能
力奉养,使其得不到生活满足的;父母丧事期间自己娶妻或出嫁的,
父母丧事期间听音乐、看戏的;父母丧事期间脱掉丧服穿红挂绿的;
隐匿祖父母、父母死亡消息,不发讣告、不举办丧事的;祖父母父母
未死谎报死亡的,这十种情况,都属于不孝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严
厉的惩罚。

先从告言和诅詈说起。告言,是揭发检举的意思。“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女必须设法包庇隐瞒,是法律赋
予的权利,也是孝亲应尽的义务。如果祖父母、父母犯了罪,子孙不
但不设法包庇隐匿,反而揭发检举,便被视为不孝行为,科以刑事责
任。《唐律·斗讼》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诅,是诅咒,指用迷信方法祈祷鬼神加害于自己所仇恨的人。按
《唐律疏议》解释,背地里祈求鬼神加害祖父母、父母的行为,“以
谋杀论”。就是比照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规定处罪,要判斩刑。

詈,是辱骂,历代法律对于普通人的骂人行为并不认为是犯罪,
唯独明律规定“凡骂人者,笞一十”。唐律本来不认为骂人行为是犯
罪,却在《唐律·斗讼》中规定:“詈祖父母父母者绞。”骂一句就
判死刑,可见对不孝犯罪的惩办严厉到了极点。

所谓“别籍异财”,不仅指另立户籍、私攒钱财,也包括“吃小
锅饭”在内。《唐律·户婚》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
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自唐
以后直至清代,都把子孙别籍异财视为犯罪行为。明律对别籍异财的
惩罚较唐律稍轻。《明律·户役》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
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