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扬州有哪些街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4:53:36
唐朝的扬州有哪些著名的街道呢?

能否帮忙找出并给予介绍?谢谢

推荐购买《唐代扬州考》一书。另附资料如下:

唐代扬州城

唐代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称。蜀冈上的小城称为“子城”或“街城”,在蜀冈下修建了商业大城,称为“罗城”。

子城仍沿用隋江都宫城,为军政机关所在地。城为曲尺形,环以深濠。衙署多设在城的中部,今子城遗址中心偏北处有一方形遗址,相传为唐帅牙所在,也是隋以前的官署旧址。街道多为东西、南北向,今遗址内的测字街村,正好是十字街的音转。今天东西向大道两端仍称东华门、西华门。

罗城为一南北向的长方形,东西3.12千米,南北4.2千米。以运河和街道为框架,使罗城的平面布局井然有序。《梦溪补笔谈》记载的城内主要运河有南北向的两条和东西向的一条。纵贯南北的两条运河,据考证一条直对衙城南门、偏于宋大城之西,宽约30米,即官河;一条直对衙城东濠,纵贯宋大城南、北两门,宽约15米;东西向的一条紧邻蜀冈与古邗沟交汇东去,这三条运河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罗城有南北大街6条,东西大街14条,主要大街贯通城们,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今已探出罗城南门3座,西门2座,东门1座,北门1座。街道与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河道相平行,形成水陆并行的交通体系。

这种水陆交通网络把罗城分割成许多坊里。今天,仅从出土的唐人墓志来看,扬州的里坊分别由江都、江阳、扬子三县管辖。同时由于商业的发展,已突破城墙的限制。在城区,江阳尽有城内官河以东坊里,如端芝里、布改坊、崇儒坊、仁凤坊、延喜坊、文教坊、庆年坊、通化坊、孝儒坊、瑞改里、集贤里、来风里、太平坊、会义坊等;江都县尽有城内官河以西的坊里,如赞美里、会通坊、通润坊、安邑里、崇义坊、怀德坊等。城郊的坊里主要设置在古运河沿线和驿道近旁繁华地区。罗城东郊运河南岸有属于江都县的弦歌坊、道化坊、临湾坊,北岸有属于江都县的章台乡和归义乡;罗城西郊,有属于江都县的来凤坊,属于扬子县的凤亭坊等。

唐代扬州的市场开始沿街布设,并且和里坊相连,有“十里长街市井连”之称。当时最繁华的是罗城的两条10里长街。一条东西走向,自禅智寺(城东墙北段外)月明桥抵西水门一带,长约4.4千米;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即指此街。另一条是与官河平行的商业街,起于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