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看到余英时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章?(纸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3:51:47

简单评论一下,我认为清朝末年,张之洞提出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有道理的,而清朝末年到现在,中国有发展,但是发展的好不够。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受到起码的教育,在这个环境下民主也是知识分子的民主,而不是百姓的民主。
-----------------------------------

余英时:谈《甲申文化宣言》

余英时

海内外一批文化名流今年九月在北京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下面是特约评论员余英时就此作的评论。

我觉得他们的用心当然是很好的。就是希望表示一下中国人对文化的态度。

这个宣言的一般性的原则可以说是大家早已接受的尝试,用不着在宣言上声明了。比如说,宣言里面说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选择、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人人都接受的。

另一个原则,比如说,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者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因素。这个原则作为一个原则讲本来也没有什么,可是我们知道这是代表中国官方的声音,官方对于现在想接受的西方文化大概是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给中国赚很多钱,我想他们大概是要接受的。

可是西方讲的那种民主制度,选举制度,多党制度就是他们不要接受的,完全不接受的。还有些主张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在中国也有很多的人,这些人就不包括在他们的宣言里面了。所以这是代表官方的一种表态,就表示中国人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就是由一个党控制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全国人民,作最后的决定。这是弦外之音,当然在共同原则提出来的时候是不便提这些具体的东西。

所以我们从这个宣言的基本原则就可以看出,这次文化宣言的主要用意在什么地方。

这个宣言使我想到,1935年国民党也找了10位教授,发表了一篇叫做《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说对西方文化也不排斥。这跟《甲申宣言》是一样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取其所当取”,什么是我们要的我们自己决定;“剔其所当剔”,就是西方文化我们不喜欢的我们也可以不要。我们知道1935年当时的国民党,正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中心,也想在文化上达到这样一个统一的目标,因此就有10位教授写出这篇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