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30:54

1.“当仁不让于师”: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2.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所以“当仁不让于师”,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3.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当仁”有两解:
1.一为面临仁德;
2.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你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朱熹作过一个注释:“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所以“当仁不让于师”,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
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当仁不让: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当仁,面临仁义之事。对于应做之事应勇于承当而不推让。(《卫灵公篇》)释: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朱熹集注:“当仁, 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