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文献出处?(书名、出版社、版次、页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8:13:50
在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哪一章?第几页?

如果是《抱朴子》,是《抱朴子外篇》吗?

详细出处——校注者姓名,书名,章目,出版社,版次,页码

再请教:“古人欲达勤诵经,今世图官(免)[勉]治生”是什么
意思?请先逐词解释,再解释全句。请注明“免”、“勉”哪个更合理,并写出考证过程中的参考文献。

谢谢!

《抱朴子外篇·卷二审举第十五》:
抱朴子曰:华霍所以能崇极天之峻者,由乎其下之厚也;唐虞所以能臻巍巍之功者,实赖股肱之良也。……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群奸秉权危害忠良。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贡举轻于下则秀孝不得贤矣。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行,父别居。寒清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却如鸡。”又云:“古人欲达勤诵经,今世图官免治生。”盖疾之甚也。于时悬爵而卖之,犹列肆也;争津者买之,犹市人也。有苴者无分而径进,空拳者望途而収迹。其货多者其官贵,其财少者其职卑。故东园积卖官之钱,崔烈有铜臭之嗤。上为下效,君行臣甚。

之所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会有,是因为《乐府诗集·卷八十七》中有提到:
后汉桓灵时谣,后汉书曰:“桓灵之世更相滥举,人为之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亷,父别居。’”
所以还是《抱朴子》最早记录了这首民谣。

本来《抱朴子》最先记录了这些民谣,其可信度是比较高的。但是《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六人事部一百三十七·谚下鬭争》引用《抱朴子》也记录了这句民谣,“免”作“勉”。《抱朴子》所要论述的问题是“审举”,意即对于“举”必须审慎。而在这里,民谣例举古今情况加以对比,尖锐地讽刺了现实:古代的人想要飞黄腾达就得勤于读书,而今天的人则“免治生”。治生是什么意思呢?《管子·轻重戊》:“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故其意思是“经营家业,谋区生计”,也就是同前面的“诵经”形成尖锐对比,并且也照应了后文。后面立刻讲到,卖官鬻爵之可恨。故而这里必然是说现在的人都忙于经营家业,囤积家财,以谋求个一官半职。而“勉”的意思就是“尽力,用尽所有力量”:
《左传·昭公二十年》:“尔其勉之。”注:“谓努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愿子勉为寡人治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而本来“免”亦可通“勉”,《康熙字典》在“勉”字条下云:“又通作免。”比如:
《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
《吕氏春秋·辩士》: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所以,无论根据《抱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