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时,韩赵魏三家的首领各叫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29:49
分别再介绍一下他们

赵襄子(赵毋恤) (BC457~BC425):赵鞅(赵简子)之子,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赵毋恤善于用人,与其父被后人并称为“简襄之烈”。
【魏桓子】(?~前445) 春秋末晋国六卿之一。魏侈之孙。与范氏、中行氏、智伯、赵襄子、韩康子同为晋六卿。范氏、中行氏灭后,四卿之中,智伯最强。前454年,智伯强行向魏、韩索地,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智伯胁魏、韩举兵攻赵,围赵襄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不久,魏桓子惧赵亡后祸及自身,联合韩、赵攻灭智伯,并三分其地。此后,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 一
韩康子(原名韩虎)是中国战国时期晋国韩氏的领袖,韩庄子之子。 庄子死,康子即位。公元前43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 韩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武子继位。韩虎的孙子韩景侯韩虔索性与赵、魏三家分晋,自成一国,迁治于阳翟(河南禹县),公元前403年周烈王被迫承认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

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