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侵华战争的理解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0:23:57
众所周知,日本的教科书等教育有关的资料对这一历史进行了一些修改。

但如果说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为什么又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明如此推崇(似乎在某些方面大于国人了)

主要是希望日本的后人了解或理解什么呢?

但客观的讲(注意是客观)日本国人对侵华战争的理解到底是怎样的(可以换位思考看)?

现今中日关系一直不和主要在于利益的冲突方面但日本国内对这一历史问题可能是回避态度,是回避侵略?还是回避失败?
谢谢0英灵0 ,《岩松看日本》我看了,还是很可观的报道了日本人的生活细节,首先体会到一种所谓“和谐社会”的感觉。其次发现国人总是用一种十分感性的理念去评论日本,这大多是不太可取的。
主要是因为现今国人太多的,太喜欢的去关注日本的缺点,由此,媒体,教育等宣传性的节目也就会就着国人的口味大肆宣传日本的种种不足以及各种与中国利益冲突的消息,更为忽略的是日本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一味的强调历史,究竟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只是一味的感情用事,来突出,挑剔日本的不和谐之处么?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呢?还是那句话,为什么我们总是关注一个民族的劣处,进而进行过多的感情上的发泄,反而忽略了他们的优势,不去借鉴呢?

这个现象的问题,要从文化的异趣来回答。
日本的民族性格属于矛盾冲突鲜明的分裂型,崇尚极端化、对立化的内心世界。同样,日本的社会也普遍存在着敌对化的价值分岐。
他们礼仪周到却又情感淡漠;勇于出众却又害怕孤独;善于学习却又畏惧权威;尊重科学却又迷恋神明;渴望和平却又制造杀机。如此便不难理解他们做出的种种。
他们对哪个国家的历史文明都很推崇,同时又对哪个国家的人都瞧不起;他们希望后人能够科学对待其他民族,同时又不希望后代产生失落感;他们承认自己处在东亚汉文化圈之内,同时又总是被这个温和敦厚的大邻居搞得局促不安。
国家之间的不和,大多源于利益,中日之间也不例外。
日本国内对历史问题有回避的,也有夸大的,都只是一部分人。至于回避什么,目的各不相同吧。

我还说几句,
上面说的好,利益是矛盾的根源!

让我们先看看70年代的日本对历史又是什么态度?当时为了中日建交,他们没有修改教课书,更没有首相参拜神社,急于与中国建交是很重要的原因,那时我们和日本比落后的不是一点半点,日本确少的是资源,我们没有的是科技,于是日本人和我们建了交,做起了生意,他出技术,我们出资源,具个例子——小的如:日本要我们的花生,把皮做成三合板,给我们做当花生的费用;大方面,日本人给我们出资修煤矿,50年的合同给日本人煤。他们那时多友好啊。

现在呢?我们刚刚有了一点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有了我们的声音,说白了,就是中国对日本,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我们和日本已经成为了竞争对手,比如从俄罗斯进口,中转站修在中国,日本就很是恼火,!

如果你是一个乞丐,有钱人会没事找你事么?

我觉的可笑的是,我们总自欺欺人的说,日本对我们是友好的,只是少数右翼势力敌视中国!日本人都公开的战领了钓鱼岛,公开的说台湾省属于日本的防务范围,我们还说这是“少数右翼势力”在捣乱!那个什么神社我都不说了!我还在善良的骗这自己!

中国人都爱好和平,可是我们看看日本人都在做什么?修改教科书,是一两组织可以办到的么?还有,就算写了,大家都抵制,可以成为学校的正式的教课书么?!朋友们,不要在自己骗自己了,这是大部分日本人意愿!为什么改,他们不愿面对自己做的禽兽不如的往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