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的一篇人物评论,请大家提提意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1:39:20
贝多芬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音乐家之一,这为伟大的“乐圣”用自己的生平经历和所作所为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至今,我还铭记着课文——关于他创作《月光曲》的经历,记住了他举世无双的才华。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他的父亲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琴。7岁时就登台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而他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逐渐丧失听力,这使他一度陷入绝望之中。而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念。要知道,他的大多数经典作品都是在他晚年完全丧失听力时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消极,而充满了积极向上,欢快的风格。而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有名的音乐家的生活却异常窘迫,捉襟见肘。我们不得不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
艰辛的生活使贝多芬很难表现出欢快的神情。《名人传》中讲道:“贝多芬笑起来不讨人喜欢,‘粗鲁、难看而且短促’,好象那种对快乐不甚习惯的笑。”的确,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缺少家庭温暖,这也迫使他有了不同于常人的性格。他很随便,时常和人发生纠葛,我行我素,有时索性坐在地上弹钢琴。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他的灵感才不会受到束缚,可以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来。
贝多芬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也给他造成了不少麻烦。贝多芬曾多次想到离开浮华造作的维也纳,但都被皇亲国戚所挽留。他还和歌德产生过矛盾,这让歌德耿耿于怀。其次,后来维也纳的风气大变,音乐的品味被意大利化给破坏,贝多芬被目为迂腐。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时常抱着一颗火热的心,他热情地期待生活,但现实的残酷令他不止一次伤心、失望,甚至绝望。但就在这样一个生存状态下,贝多芬虽然低落,但却从未放弃过生活。贝多芬性格刚强,不愿在磨难前屈服。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贝多芬虽然不是个富裕的人,但他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在晚年完全失聪的情况下,指挥演出了几场精彩的交响乐音乐会,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但他却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转过身来感受这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但现实却给了他不公平、不平等,狭隘的怜爱。不过贝多芬却靠自己

整篇文章以议论为主,虽语言精练,但应举几个贝多芬的事迹来说明他的那种坚忍的性格.而结尾略显仓促,"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这句话与前面的"英雄"概念不相符.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但是我还是找了个不知道算不算错误的地方

而充满了积极向上,欢快的风格。而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有名的音乐家的生活却异常窘迫,捉襟见肘。我们不得不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

可改为

而是充满了积极向上,欢快的风格。但是我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位有名的音乐家的生活却异常窘迫,捉襟见肘。我们不得不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