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说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7:08:33
尽量详细一点!

“看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之说,我们的“器”既不是孔子的“器”,也不是老子的“器”,我们的“器”是“庄重”,不成器就是不庄重,好逗人发笑。孙行者不但金箍棒了得,而且玩性大,妖怪的葫芦能装人,他的葫芦就能装天,大人小孩没有不喜欢不笑倒的,笑到最后,就把唐僧在通天河溺湿的经书搬到了房前屋后的楝树上来晒,说楝树的树冠平整就是当时晒经的缘故。我小时侯仔细的看过,确实较其他树平展,就生有敬畏,但依然怀疑楝树的枝叶能否撑得起唐僧那么大个人,并且老也以为树上有遗漏的经书会在某一时刻不经意的掉下来,就常常站在树下。我母亲说唐僧坐在树上一边晒,一边翻,结果翻到最后就只看见四个字“阿弥陀佛”,他就叫了一声“苦也”,楝树从此就苦了,本来像枣子一样甘甜的果实也随即变了味,所以人家才讲“楝树果像枣子——味道不一样”,就是这个原由。这真是不讲理的冤枉,凭哪般你失了经文,却要我来和你一起承担?而楝树竟一直苦下来了,一蓬一蓬的,旺盛地生长着,将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经年不息的翻晒,不再有水迹留存。人世里的苦难也正因为有这样晒干的机会而每每喜气盈盈,丰厚氤氲地开出现实的喜悦,欢声笑语不断。

其实很简单,叛逆心极强的孙悟空,迂腐优柔寡断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木讷的沙僧。每一个人物都会影响到读者的态度。有一些只看文字表面内容的人们就觉得这样也能成正果,当然到老不成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