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一月叫成正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8 09:30:52

正、朔同时诞生,正为一年之始,朔为一月之始。据《尚书大传 . 略说》:夏以孟春(一月)为正,平旦(天明)为朔;殷以季冬(十二月)为正,鸡鸣为朔;周以仲冬(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可见,正月自“原创”之日即被称为“正月”,它岂能“改正”后来的“正月”?再者,假如它是由于更换月份而被称为“正月”,其他随之更换的11个月又该称为何月?
自汉武帝以后直至清末,都用夏历。1912~1949年中华民国期间,虽改用“民国纪年”,但民间仍用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说是公历(阳历)和夏历(农历)并用。因此“正月”还是那个“正月”。整个漫长的历程中,更无所谓“改正”。
《古文观止》中《春王正月(隐公元年) . 公羊传》全文如下: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试把有关的首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元年”是什么意思?就是君主即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的开始。“王”指的是谁?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然后才说“正月”?是指周王的正月。为什么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天下统一,各地都实行王的政令。
该文作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引用以解答本题,应是恰当的。

夏历的一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呢?正就是改正。原来我古代对于历法,要根据皇帝的一只给与“改正”。
夏朝的夏历所规定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正月是一样的。可是商朝却把农历十二月改成正月;周朝把十一月算作正月
。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历,这才恢复了夏厉的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