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中乔致庸的原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2:32:24
请问历史上有这一号晋商么 那他是谁呢???

乔致庸的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乔家是晋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家,乔致庸是晋商商业理念的代表性人物,以他为原型进行创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典型意义

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一位杰出的商人,然而《乔》剧中的乔致庸却很难与晋商大家联系起来,在这个人物身上既没有读书人的斯文,也没有智者的风范,更缺乏大商家的精明,说他是个丑角似乎有些冤,但说是个闹角却恰如其分。乔致庸表现不出做生意的能耐,只会借银子,而且借银子的手段也不高明,开口闭口就是以祖上留给他的十七处铺子做抵押,而且冒险南下贩茶首要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茶农,作品着意要树立一个高大全的形象,结果给人的印象却不是个成熟的商人,倒像是一个拙劣的二百五。而且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样塑造晋商人物实在不大恰当,但愿后半场剧不再出现明显的伤痕。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 四代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六子,十一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挤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