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反的几个技术原理与制造工艺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06:08
1,光线已经直接反射到取景器中,CMOS/CCD没有直接接触光线,自动对焦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反光镜中有一部分光通过折射到其它地方对焦?那么这种折射是如何实现的?

2,单反的测光系统和测光表的准确性误差有多大?单反的测光是如何实现的?

3,是否有只支持全手动的DSLR?如果有,它是不是就没有半按快门功能?D40之所以没有机身自动对焦,是不是在制造工艺上简化了非常之多?自动对焦镜头的自动原理是什么?

4,是不是低端单反都没有景深预览键?还是只有少数机型没有?如果是,是那几款?

5,EXIF信息中的焦距问题。每个镜头的光圈焦距范围都是不一样的,机身是如何识别与记录准确的EXIF信息?

1.自动对焦是通过机身实现的,而不是CCD/CMOS。光线进入镜头,先到达反光板,再折射到对焦屏。对焦屏是透明的,位于反光板上方,在这里完成对焦数据计算和传递。光线透过对焦屏到达五棱镜或者五面镜,经过折射,将倒像转变为正像,你就可以在取景器里观察到了。
2.单反的测光也是通过折射到对焦屏后计算完成的,理论上入射式的测光表比折射式的相机测光要准确,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准备好灰卡并使用点测光的话,机身测光与测光表测光其实是差不多的。
3.距我所知,没有。所有的DSLR都具有自动测光并支持自动变焦镜头。D40和D40X都有自动对焦功能,只是D40X的机身没有镜头驱动马达。自动对焦是先通过机身计算,再将指令传到镜头马达,镜头马达驱动镜头做功。这个镜头马达可以在机身上,也可以在镜头上。
4.一般低端的都没有,记得OLYMPUS E410好象有,但不是专门的按键,可以自己查一下先。
5.镜头和机身之间可以通过触点进行数据交换,否则机身将无法驱动镜头进行准确对焦以及调整光圈,所以识别与记录EXIF信息就更加没有问题了。

1、CMOS/CCD前面有一块45度的反光镜,取景时光线通过它反射到机顶上的一块磨砂玻璃成像,然后又经过五棱镜反射到人的眼睛,拍摄时反光镜瞬间弹起让后面的CMOS/CCD曝光然后落下返回原处供下一次取景,由于这块反光镜至磨砂玻璃平面的距离恰好等于它至CMOS/CCD平面的距离,所以我们取景时所看到的成像与实际拍摄的成像相同。对焦时就是以这块磨砂玻璃平面为准的。
2、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内置的测光均采用反射式测光(测光元件一般就集成在光线必须通过的反光镜上或者磨砂玻璃上),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结果可令人满意。但在一些对质感要求较高的被摄对象如:人物肖像、静物、雪景、冰雕等,使用入射式测光表比用反射式测光更准确可靠。机内测光方式的够用与不够用,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普通摄影者来讲可能已足矣,但对于专业摄影者来讲,面对千变万化的光线和人物的变化及差异,仅靠机内测光是远远不够的。
3、单反机主要应用于专业摄影,所以手动功能是必须的。自动对焦镜头是通过镜头上的触点与机身进行通信,由机身控制对焦。
4、为控制成本,一般入门级单反没有景深预测功能,但在准专业级的机器上有这个功能,如尼康D2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