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归,不我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2:46:17
有谁知道原文和译文?

11.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大江自有分流水。
  这个人儿回故里,
  不肯带我一同去。
  不肯带我一同去,
  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
  这个人儿回故里,
  不再相聚便离去。
  不再相聚便离去,
  将来忧伤定不已!

  大江自有分叉水,

  这是一首弃妇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奭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女主可能是一位商人妇。那商人离开江沱返回家乡时将她遗弃了。她满怀哀怨,唱出了这首悲歌,诗中的“之子”,是古代妻妾对丈夫的一种称呼,与《诗经·卫风·有狐》的“之子无裳”的“之子”一样。

  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诗中的丈夫是一位薄情郎。在三章诗中,那弃妇分别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来诉说丈夫对她的薄情。“不我以”,是不一道回去;“不我与”,是行前不和我在一起;“不我过“,是有意回避,干脆不露面。丈夫在感情上是如此吝啬,做的是那样地恩尽义绝,无需再添加笔墨,其薄情薄意已如画出。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这就是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将受到的感情上的自我惩罚与他背弃自己妻子的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我以”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