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放葫芦”(吹牛)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37:24
广东人常把说大话、胡说八道称为“放葫芦”,请问是出自什么典故?

“葫芦祥”、“葫芦明”、“葫芦洪”……在广州,若某人的名字前面带上“葫芦”两字,大致是指其人平常爱吹牛。如某人讲某事时,或爱吹嘘讲大话讲假话,或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生安白造,人们会责之为“放葫芦”。

“放葫芦”一语源自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宝葫芦的秘密》,是根据作家张天翼的同名童话小说改编的儿童戏,影片运用梦幻式的结构方法展开故事———小学生王葆在梦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宝葫芦,心里想的东西马上就飞到眼前。可是他快乐不了多久,不尽的烦恼就接踵而来,最后他把宝葫芦烧了。该片放映后风行全国,广州的孩子们便将“葫芦”比作无中生有、连篇大话、虚幻泡沫的代名词。于是就派生出“放葫芦”一语,再衍生出“葫芦祥”、“葫芦×”等等称谓来。此语及称谓与另一句意思相近的广州口语“大只广(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言过其实、夸夸其谈者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