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135相机的照片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多少像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9:21:23

一般来说,传统摄影的银盐基底片,解像力仅仅需要每厘米40线(40 lines/mm),就足以应付人类视觉分辨能力的极限了(译注:传统底片解像力最高可达200 lines/mm,以下有说明)。这一点也许令人感到奇怪,但却是事实。

透过上述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作一些小小的运算,看看在135底片面积中,人眼所能分辨的最低影像所需的影像粒子(image points)量:

(24mm × 40 lines) × (36mm × 40lines) = 1.3 million(130万个影像粒子)

我们在徕卡的历史文件馆中,也找到当年奥斯卡巴纳克(Oscar Barnack)的所撰写的文件,说明了当年他为何选择135底片作为徕卡相机的底片的原因。根据巴纳克的计算,要满足徕卡135相机的条件,必须要在24 × 36mm的范围中容纳100万个影像粒子。每厘米40线的意义,代表每颗粒子的直径为1/40mm,等於0.025mm。

还记得这数值吗?这个数值比当年所制订的模糊圆(Circle of Confusion)的最小直径:0.03mm还要小。巴纳克当年所采用的模糊圆直径,正是0.03mm。因此,我们可以说,在35mm底片规格的摄影中,130万个影像粒子足以满足人类视觉的需求。

当然,现代底片经过持续改良,解像力也不断提升。如果我们用每厘米200线作为计算标准(在此以解像力达100 lp/mm徕卡镜头为准),可以获得另一个数值:

(24mm ×100 lines) × (36mm ×100 lines) = 34.5 million(3456万个影像粒子)

回到开始所提到的130万影像粒子,这表示一张高960宽1440个影像粒子的画面。注意,很多人会联想到的是一个由「960 ×1440」所组成的CCD矩阵所构成的画面面积。

但,这是两回事。当本文的影像粒子所形成的画面和小於35mm底片规格的CCD感光元件相提并论时,就更加令人感到疑惑了。

当一张图片被数位化(扫瞄)或者用数位相机拍摄(CCD)时,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固定大小的CCD(或CMOS)阵列感光元件。所用来进行取样的感光元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