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息国故城遗址有多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7:32:08
请问有谁实地勘察过或者有资料,故城遗址城墙周长规制和一般情况。
还有,息国号称千乘之国,那他有多少人口和军队。郑国与息国距离三百公里,怎么会发生边境冲突呢?在成语不自量力的故事中,息国与郑国的冲突令人费解。为什么息县政府不重视挖掘息国的传统文化,不对本地文物古迹进行勘查挖掘呢?
息国国君的世系亡国之君是谁,息国文化最近有什么考古发现吗
请问有谁实地勘察过或者有资料,故城遗址城墙周长规制和一般情况。
我就想知道这个问题,有考古的吗

几个息国

--------------------------------------------------------------------------------

发表日期:2007年9月18日 出处:原创 作者:息县商务局 本页面已被访问 319 次

——息国旧话之六

息县是古息国故地,这大致是不错的。但历史总是花样百出,让人难窥真实面目。检索史籍,我们会发现息国却不止一个。

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周文王之子羽达被封于息,疆域大致与今天的息县相当,我们平时所说的息国皆指此息国。息国是姬姓侯国,前682年被楚所灭。从西周至春秋初、中期,立国凡440年,历史脉络基本上算是清楚明白的。

除此息国之外,还有息国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由于史载缺失,我们雾里看花,已经很难清晰地描述其真实模样。

一是畿内息国。清魏源解《诗经·王风·大车》诗云:“息畿内之国,故附诸王风也。”说息国在王畿之内,息夫人的《大车》诗因而被列为王风。《诗经》共收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俗歌谣”(朱熹语),卫国的叫卫风,郑国的叫郑风,而周天子所居王城畿内(东都洛邑)的民俗歌谣则叫王风。《大车》诗既然列为王风,则息当为畿内之国。不然,就难以解释为什么把《大车》诗归诸《王风》。按周王朝大体承继了商王朝的“内服”、“外服”制度,把自己直接统治的地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服”,就是王畿,一部分是“外服”,就是王畿之外诸侯的封地。西周时,畿外的封君一般都称为侯,如鲁、卫之君称鲁侯、卫侯。王畿之内,除王室的籍田之外,周王也把一些土地封赐出去,所封之君一般称伯,如芮伯、郑伯等。周王朝东迁洛邑后,领土日渐减少,只局限于洛阳周围几百里的范围,政治上、经济上实际上已和一个小国差不多。王畿之内,是否真的封有息国,实在是难以考证的事。魏源是个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诗古微》等,论述精审,言之有据。在解《大车》诗时,不认可汉刘向《列女传》的说法(息妫之息国),而认为息为畿内之国,是耶非耶,实难遽断。

二是商王朝之息国。商人,子姓,原是黄河下游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至商汤(约公元前十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