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 感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29:09
急求集邮感受知道的说说

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思念家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都浓缩在一枚小小的邮票里,读来令人备受感动。

  1968年我从北京来到陕西,惟一挂念的是在故乡身患绝症的老母亲。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身边再无亲人,离别成为我心中最沉重的痛。惟一能传递母亲信息的就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母亲当时已经双目失明,信是让别人代写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干枯,邮票却是母亲自己摸索着贴上去的,她贴了一叠信封,随用随取,为的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每回接到母亲来信,我都要抚摸贴在信封右上角的邮票,那是母亲亲手贴上去的,它贴得规正却无画面感,很多时候是头朝下的,因为母亲根本看不见,她是凭感觉在贴。邮票残留着母亲的手印,承载着母亲的挂念,那上面有母亲的气息。凝视中,我常常泪眼模糊……

  来自母亲的邮票一张一张地攒着,它们是母亲的替代。我对邮票的认识源自于此。

  那时正是“文革”时期,流行语录邮票、伟人像邮票,后来有了样板戏邮票,在那个年代,举目所及,一片语录红海洋,到处都是领袖像,满耳充塞着样板戏唱段,邮票多是大张,那种8分的方正小票反而少见了。大家在忙着搞“革命”,人人都临深履薄,写信时往往在信封背面或写上一段语录,或写上一条豪言壮语,宣传“最高指示”,人们的精力更多关注的是“革命”,而不是邮票。

  我结婚了,有幸的是公公也是位集邮爱好者,真是收集了不少。我出差外地,给公公买的礼物从来都是集邮册,各式各样的集邮册……前几年,96岁的公公故去了,他将几十年收集的几十本邮票都留给了我,翻看那些邮票,成了我对他的思念。

  真正对邮票感兴趣是后来,改革开放以后邮票百花齐放,山川风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工艺美术、绘画作品、古典名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欣赏这些邮票,的确能使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出差的机会多了,每到一地,都要到旅游点购买纪念邮票,购买首日封,十几年下来,竟攒了不少,记录的都是自己走过的地方,闲时翻看,备感亲切。曾看到许德珩老人撰写的一副集邮对联,联曰:“集天下名山大川于寸纸之中,时而阅之斯诚美矣;邮世界伟人学者在一框以内,朝夕可见岂不快哉。”言简意赅,可谓道尽了集邮的真谛,写出了赏邮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