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过灯耍武灯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0:10:51
我是衡阳人,记得小时候村里过年就会耍武灯,耍武灯与耍龙灯很不相同。灯头是用木头雕的是鬼面具(也许是将军面具),样子十分凶恶。我怀疑武灯就是远古时的傩戏,面具就是傩。因为当时年纪糼小,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耍武灯时最精彩的是耍武灯的人戴着傩面具打武。使用刀叉剑戟锏棍三节棍大刀等兵器,好像还有用桌子搭台,傩人在上面进行惊险的武术表演和发灯(就是赞颂主人好客贤良富贵华厦生辉出将入相的祝词)什么的,不太记得了。现在已经没有了。早几年家还有那种傩面具和一柄小时候常用来练习的锏,现在也不知哪去了。听母亲说已当柴烧了。很可惜。有谁知道武灯的具体资料,它跟贵州安顺流传的军傩戏是不是有渊源的。

我想可能是的一种滚灯演变吧,不知对不对,你可以参考下面的资料

滚灯,属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钱塘江畔的余杭、海盐等地。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它用半公分厚的毛竹片编成,分大、中、小三种,大的直径1米多高,一百余斤重;球的中心装一竹编球型小灯,内燃蜡烛,有红、黑之分,红心球称"文灯",黑心球称"武灯";传统的滚灯有"霸王举鼎"、"金猴戏桃"、"旭日东升"、"鹁鸪冲天"、"白鹤生蛋"、"蜘蛛吐丝"、"荷花争放"等9套27个动作。它是一种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深受群众喜爱。

滚灯源考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

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作为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自然十分盛行。余杭翁梅又临钱塘江北岸,古代盐业兴旺,海盗频频入侵,当地民众以滚灯竞技比武,以示实力强大,海盗不敢侵犯。此后数百年间,余杭民间一直把滚灯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强体之宝、娱乐之器,每逢元宵或庙会(主要是元帅庙会)必参与表演,因而世代相传。

特色鲜明

余杭滚灯是一项融技巧、力量于一体,集体育、舞蹈、杂技于一身的汉族古老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竞技性的鲜明特征。

庙会活动中,滚灯往往出现在民间艺术踩街队伍的最前面,因其上下左右翻滚,行人避让,能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它有九套二十七个表演动作,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典型的地域特色,展示了中华民间舞蹈杰出的创造力,对探索古代民间舞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余杭滚灯基本动作有缠腰翻滚、金猴戏球、旭日东升、白鹤生蛋、鹧鸪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