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和藏戏的的内容又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5:19:54

傀儡戏和藏戏的内容不同点:
傀儡戏是台湾民间最神秘诡异的剧种,一般民间戏曲多为庙会酬神之用,兼具娱神、娱人特色,唯独傀儡戏以除煞禳灾为主要功能,除必要的工作人员及主事者外,并不欢迎一般“闲杂人等”,而除煞仪式所使用的咒语、手诀、符咒及法索、七星剑等法器,也使傀儡戏更具神秘色彩。
傀儡戏通常表演三出,每出长约十分至十五分钟之间。演出前,演师先拜天地五方及相公爷,念“路里令”咒:“路里令、路里令,路里里如令,里令里令里如令,路里令,里如令。”每出戏演出前,均以问卜方式决定戏码,演出前先由相公爷出场请神,演完后相公爷亦须谢神。正戏之后尚包括“团圆”及“花童戏葫芦(球)”;“团圆”系由生旦出场户拜,并跪拜天地,“花童戏葫芦(球)”则由一童子表演耍葫芦(球),包括双手、足、肩及头部相互交弄葫芦等动作,失去葫芦,并四处寻葫芦之玩笑动作。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 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偶不知道,你查书,有时网上找不到答案。

从戏剧历史看,傀儡戏长于藏剧;从表演形式看,虽然都与宗教有关,但傀儡戏演员多不登台,而藏剧演员要登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