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军衔肖克为什么只是上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3:09:22
肖克,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会宁会师后的三十二军军长,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些都是元帅级别的资历)
后来越混越差,成了林总的四野参谋长,55年连大将都没捞上,和众多老部下一起评了上将。
什么原因呢?被张国焘拖累?似乎有道理。倪志亮比他还惨
被人排挤?和彭德怀水火不容,而彭正是主持授衔。
没有人撑腰?也有道理,任弼时关向应早逝。
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关于肖克同志生平功过是非的质疑与请示

对我军广大指战员来说,肖克同志是一位有传奇性的将军。
肖克同志从南昌起义走向井冈山是连队指导员,至1933年就是军团长了,1934年又是方面军指挥员;这在当年干部的使用、提拔也是罕见的。但他这一段的战绩、战功、部队建设发展……似乎都没有文件和决定性的资料。
据说上将都有传记,《肖克传》不知何时面世?
授衔时,八路军三个副师长中徐向前和聂荣臻均为元帅,唯肖大将都不是,原因何在?
二、六军团合编前后,两军的数量、质量、干部、党组织的作用、政治思想工作等中央有何评价?由六军团的后身359旅等部从中原突围、保卫延安……实际上起了我军“总预备队”的作用,是否可评为六军团的基本素质?
“肖、贺”是国民党从来对二方面军的通称,其中肖、贺之间矛盾表现如何?是否是1938年120师一分为二的主要原因?据说原定(在延安)从359旅拨两个团给挺进军,到晋绥讨论决定只去一个团,到晋察冀又一个团也不去了。不久邓华带走其主力“六团”去了雁北,1943年挺进军主力(老陕北红军)“九团”又调去西北。
肖克就在没有一支老部队作为骨干的情况下,异常艰苦地在相持阶段到来后完成三位一体(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的任务,建成了冀热察大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包括热辽、察北、察南、热西……冀察热辽、“晋察冀热辽”各个阶段,成为几十万大军,十几万干部的前进基地。一直到后来取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功不可没。只看到林彪一个人,后果非常严重,是带着近视的、有色镜的。
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上不使用肖克这个晋察冀和华北的副司令,而另建以杨得志(作为高级干部是不够全面的、对知识分子干部等问题有看法)为首的“野战军”。其后肖又从华北副司令降为四野的参谋长,这些恐怕都不是偶然的。不久反“教条主义”就拿他代替刘伯承同志作为“靶子”,使他更不得翻身。
全国解放以后,就不让他带兵了。只分配他搞军训、军教。年老了,不知曾否让他专门从事总结战争经验、研究军史等任务。
由于理论水平、历史知识的局限,仅仅提出一些问题,以供讨论参考,并请予指示。
我认为,在党的十六大后写的军史上有些问题应该给他平反,某些问题应有所说明,以免成为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