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历史上有哪几次改了名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46:59
把每次的时间说清楚~~~~

春秋时称蓟;
唐:范阳
宋代:大名县
辽时称燕京;
金朝改名中都;
元称大都;
明初改成北平;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1403)正月,升北平为北京;
1928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复称北京为北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十三、别称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在战国至秦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有如下描述:“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郦道元更加明确指出,这座古老城市就以蓟丘来命名,蓟丘位置在北京城城西北角。

幽州
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
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
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