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文件,我压缩后为什么还是那么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12:15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软件,是rar格式的,未解压缩时6.8M,我解压缩后12.8M,然后自己用“压缩方式—存储”再次压缩,压缩后却12.6M。无论我用winrar 还是7-zip使用各种模式我都无法压缩至6.8M。这是为什么?
今天搞清楚了,用winrar选用“最好”模式才能真正压缩,而不是“存储”

“存储”就只是把你想压缩的文件打个包生成rar文件,而这个rar文件和你原来选择的文件的总大小一模一样,也就是说文件的大小一点都没被压缩。

“存储”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快,因为winrar不必动用算法去压缩文件,你可能会觉得不压缩拿来有什么意义呢?“存储”最大的用途是和“分卷”以及“设置口令”(在“高级”选项卡里)一起用。
“存储”和“分卷”组合用特别适合对付大号而且自身压缩率就很高的文件。比如你下了很大的高清电影(一个文件有8G),超过4.37G一张DVD刻录盘的容量,又不会用高清分割软件,这时你就可以使用rar的“存储”和“分卷”两项功能组合,把这部高清电影分割成多个4.37G的rar压缩包,再刻到光碟上保存。不过,要是你选“存储”以外的方式来分卷压缩几个G的电影,耗去的时间简直不敢想象,而这些电影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压缩过了,属于自身压缩率很高的文件,你再拿rar白白耗费时间和CPU来压一遍就太不值得了。
“存储”和“设置口令”组合很适用于大文件的保密工作。

从“存储”到“最好”,压缩率越来越高,压缩耗费机时也越来越多,所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电脑和要压缩的文件的实际情况,来选到底该用哪种。

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区别
1.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可以减少图像在内存和磁盘中占用的空间,在屏幕上观看图像时,不会发现它对图像的外观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人的眼睛对光线比较敏感,光线对景物的作用比颜色的作用更为重要,这就是有损压缩技术的基本依据。 有损压缩的特点是保持颜色的逐渐变化,删除图像中颜色的突然变化。生物学中的大量实验证明,人类大脑会利用与附近最接近的颜色来填补所丢失的颜色。例如,对于蓝色天空背景上的一朵白云,有损压缩的方法就是删除图像中景物边缘的某些颜色部分。当在·屏幕上看这幅图时,大脑会利用在景物上看到的颜色填补所丢失的颜色部分。利用有损压缩技术,某些数据被有意地删除了,而被取消的数据也不再恢复。 无可否认,利用有损压缩技术可以大大地压缩文件的数据,但是会影响图像质量。如果使用了有损压缩的图像仅在屏幕上显示,可能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太大,至少对于人类眼睛的识别程度来说区别不大。可是,如果要把一幅经过有损压缩技术处理的图像用高分辨率打印机打印出来,那么图像质量就会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