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王月圣的小说《撒尔嗬》的原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01:18

聚居在清江流域的土家人,至今仍盛,行以欢乐的歌舞来吊唁逝世的老人的传统习俗,当地土家人叫它“跳撒尔嗬”。

跳撒尔嗬,即跳丧,又名打丧鼓,是土家人的祭祀歌舞,在鄂西民间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据传,它源于土家人的先民--巴人古代的战舞和祭祀仪式。直到今天,鄂西清江流域的土家人,仍然保持着这一习俗。土家老人去世,装敛入棺后即停放到自家堂屋里,让远亲近邻入夜聚集到灵前击鼓唱歌跳舞,狂双一至三个夜晚,通宵达旦。那几晚,死者的家属早早地设置了跳撒尔嗬的场地。一到天黑,四山五岳的人群潮水般地涌来,一进入灵堂,抡起鼓捶就打,张开口就唱,提起脚就跳。整个夜晚,鼓锣激切紧凑,歌声高昂凄婉,曲调一夕几变,舞姿粗犷古朴。内容大多为追念死者的生平劳绩,有叙事长诗飞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有的是古老相传的成套唱词,有的是歌手们歌场改编的即兴之作。

我们为协助中央电视台拍一部反映土家风情的电视片,赶到离清江不远的野三关古镇,找到文化站长老柳,想请他协助我们找几个民间艺人表演几段跳撒尔嗬歌舞。老柳一听,忙说,这事好办,镇东头的龙洞漕村里上午就有一个土家老婆婆去世,准备今晚开始“闹夜”。到时,我们大家一道去采访吧。

天刚煞黑,我们一行几人扛着摄像机来到死者的家里。死者是一位妇女,年近七旬,一生操劳,儿女们都已成家。当我们赶到死者亲属早已准备好的停放死者棺材的灵堂时,见紧靠棺材的左边,放有一只自制大牛皮鼓。忽然门外"嗵嗵嗵"几声三眼铳响,宣告歌舞开场,山民们纷纷争相涌向灵堂。不等主人筛茶敬烟,就见两个老汉手拉手站到灵前翩翩起舞,另一位老人站立在大牛皮鼓边,手执鼓捶敲击并领唱。灵前的舞者合着鼓点,边唱边舞,头、手、肩、臂、脚一齐动作,腰胯以下还有节奏的颤动着。他俩踩着变幻多姿的舞步,唱着音韵粗犷、格调明快的舞曲。每当歌手唱完一首,舞者或围观的群众都要跟着应和一句"哎--跳撒尔--嗬呃"的衬词拖腔,表示为死者家里散忧解愁。我记下了他们唱出的一首歌:

掌鼓者唱:捡起来地捡起来,
捡起斧头去砍柴
捡起鼓棰慢慢打嘞,
约起姐儿上歌台哟。

对舞者和:好柴不须榔头打呃,
好鼓不必用力排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