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这个词是马三立发明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6 14:24:59

不是,倒是借着他的相声传播开的:)
“马大哈”是风行于50年代时的相声《买猴儿》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此人马虎成性,有一次竟然把“到(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50箱”的通知,错写成了“到东北买猴儿50只”。结果,官僚主义和盲从作风助长了“马大哈”的错误,致使采购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掀起了一场买猴儿风波。《买猴儿》的成功使其成为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内部讽刺相声”的代表作,“马大哈”这一形象也由于具有广泛而准确的概括意义,同中外文艺作品中的阿Q、堂吉诃德等典型形象一样,成为现实生活中某种人的代名词。
相声是他说的,但不是他写的:)

不是

不是吧

“马大哈”起源

“马大哈”一词,最早出现在54年《北京日报》上,是剧作家、相声作家何迟先生写的相声《买猴儿》里的人物,后经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演出,马大哈这种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草率办事人物形象和概念才开始流传。

何迟先生也不是“马大哈”一词的首创者,何迟先生是根据剧作家杜峰下部队体验生活时听战士们说的回来后告诉何迟的。

不知道,我觉得不是,不过如果是的话还挺有意思的

这位朋友说的这个我听说过,这个词语很早就已经有了,但以前不时兴说,后来开始时兴说是从马三立先生的相声《买猴》里开始的,作者是剧作家、相声作家何迟先生,《买猴》里面描写的“马大哈”是指对工作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后来人们就用马大哈这个词语来形容做事不认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