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35:35

如何理解与修习“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们的心。他们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是指他们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指他们心的平静状态,指他们面对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
这种不执着一切事物的心态要靠正确的修行才能实现。正确的修行是什么呢?以金刚经中的语句为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正确的修行方法。
一切有为法,泛指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与心)。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指所有世间事物的本质,这本质就是无常生灭。
应作如是观。佛要求修行者按照他指引的这个方向去观察,即观察一切有为法所具有的共同性质:无常生灭。
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够依照佛的这个方法去观察,他就会成就。成就的含义是,他会成为一个面对一切事物,平静对待它们,不贪着,也不排斥,处事中正,心理平和的人。即“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结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圣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本质——无常生灭。
不要把结果当成方法来修,不要直接去修“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只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那么,你会自然地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法的次第。
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这里:观察五蕴身心及一切事物的无常生灭相。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够如是修行,如是观察,那么,他就会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修行人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重点,那么,他就算抓住了佛法修行的中心。
修行的着重点在于,要把佛的教理付诸实践,只有如此,佛法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

□这篇文字是从新浪博客《走在解脱之路上》一篇文章的评论栏里转过来的,在转到这里时,对文字略有修改。

五千字金刚经,结尾归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相是世间万象;不取,不是无视看空,不是远离躲避。而是剥落掉自己浓重的判别意识。面对境缘,我们习惯拿出记忆和联想进行爱恨亲疏判断,为白净事物添加上好坏色彩,心有所取。如果剥离这些判断,事物本就单纯朴实,原色没有差别。平等清净源于此观照法。后续,慢慢熟练了,就感受到虚妄的意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