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奥尔特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1:13:39
我常听到,但究竟指哪一块不清楚,为何特别去命名也不清楚

上世纪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Edgeworth)就预言: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充满了微小冰封的物体,它们是原始太阳星云的残留物,也是短周期彗星的来源地。在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低倾角的轨道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片空虚,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满布着大大小小的冰封物体,就是柯伊伯带。1992年,人们找到了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KBO);如今已有约1000个柯伊伯带天体被发现,直径从数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

奥尔特星云是一个假设包围著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著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差不多等于一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一。虽然人们未曾对奥尔特星云作直接的观测,但从观测得彗星的椭圆轨道,认为不少彗星皆是从奥尔特星云进入内太阳系的,一些短周期的彗星可能来自柯依柏带。奥尔特云是50亿前形成太阳系的星云的残余物质,包围著太阳系。

奥特云(Oort Cloud):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特(J.H.Oort)经由19颗长周期彗星半长径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到这些彗星必定来自距太阳2万~10万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球壳般空间区域,据此认为在太阳系边缘这个空间区域中有大量的原始彗星(没有彗发及彗尾,仅是个冰雪球),他称此区域为原彗星云区,又被称为奥特云,他估计该区至少有二兆颗以上的原始彗星,其总质量比地球质量还要小,绕太阳一周要几百万年,由于它们处于太阳与其它恒星间,受到恒星引力的影响,使一些彗星改变原来运行的轨道,有部分进入太阳系内;另一部分则可能被抛到太阳系外。
柯伊伯/库伯带(Kuiper Belt):1950年代,旅美荷兰天文学家Gerard Peter Kuiper(1905~1973)和 Kenneth Edgeworth预测,在海王星之外,有一个充满着小的、被冰覆盖的天体的区域。迄今为止,这些天体中我们知道的有近1000个,冥王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星,而是在其发现之前60年就被发现的一个Kuiper带天体。关于太阳系中这些遥远天体的仍未解开的迷团之一是,在寒冷的Kuiper带【由距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70亿公里)的低倾度轨道中的天体构成】中缺少物质材料,。Levison和Morbidelli提出一个模型,可解释K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