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沙眼用什么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10:40:11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偶有急性发作,然后进入慢性过程。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症状
  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期。轻的沙眼可以完全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刺痒,异物感和小量分泌物,重者因后遗症和并发症累及角膜,有怕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自觉视力减退。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最后以瘢痕形成而告终。检查时其特征如下:
  1.血及血管模糊:由于血管扩张,结膜上皮下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使透明的结膜变得混浊肥厚,血管轮廓不清,呈一片模糊充血状。
  2.乳头肥大: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滤光增生:是结膜上皮下组织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由局限的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初发时,上睑结膜出现散在细致的黄白色小点,不突出于结膜表面,夹杂在肥大的乳头之间,为沙眼早期诊断依据之一。
  4.角膜血管翳:在结膜发生病变的同时,首先角膜上缘的半月形灰白区血管网充血,发生新生血管,伸入透明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之间,各新生血管之间伴有灰白色点状浸润,是角膜上皮对沙眼衣原体的一种组织反应,称为角膜血管翳。它是沙眼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随病情进展,血管翳成排向瞳孔区悬垂下来,形似垂帘,当上方血管翳向下越过瞳孔区时,角膜其他方向亦都长出血管翳向中央进行,布满整个角膜。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pannus crassus),严重影响视力。
  5.瘢痕形成:当沙眼进行数年甚至数十年,所有炎性病变如滤泡、乳头,将发生破溃或坏死,而逐渐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瘢痕,这标志着病变已进入退行期。
  沙眼的病程,因感染轻重和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者,病程可缠绵数年至数十年之久。

  治疗
  1.局部治疗
  10~30%磺胺醋酰钠,0.5%金霉素或新霉素,0.1%利福平分酞丁安(phtobuyon)液点眼,每日3~6次,每次1~2滴,晚间涂以0.5%金霉素或四环素,1%红霉素眼膏。
  2.口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