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春日》蕴含的哲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5:35:08
急需,谢谢了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春游诗.可仔细分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后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闻.看似是一首春游诗.
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讲学道;那时那地方早已沦陷,朱熹怎能去春游?所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任.诗人将圣人之道比做春风,生动,不露说理的痕迹.
背景:朱熹: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历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