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1949-2003)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22:51
求求你,快点告诉我听,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啊,我要交作业啊,快快啊,很急的啊,求求你

我以为,从非公经济发展政策的角度来看,建国57年,我们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两个历史转变。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

一是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昏暗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但其晚年的错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也是不应忘记的。邓小平曾公开批评他“不知道发展生产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经济规律,主观意想,“无休止的整人”,延误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时期。邓小平有三个伟大的历史贡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废除“终身制”。

三是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时期。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已经完成了两次根本性、历史性的转变:

一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抛弃了“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愿望的错误做法,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告别贫苦和落后,走向富裕,向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迈进。这个转变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完成的。

二是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转变——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继往开来,提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认真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客观面对中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公平、和谐、环境、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打开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党中央从重视“农民工”、关心“爱滋病”,解决看病难、读书难、住房难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入手,强调并采取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现在又着力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消除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开创了亲民、务实的一代新风,顺应了科学、民主、人性、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潮流,又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