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的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12:56:54
1,唐朝诗人陆龟蒙诗:"九秋风霜??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邢窑 B,越窑 C.定窑 D,汝窑

2,在我国封建王朝,历代帝王的陵墓上都刻有"丰功伟绩",歌功颂德的碑文,位於陜西西安北八十公里的乾陵(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两帝王合葬陵),唐高宗的碑文是武则天草拟的,而武则天的墓碑则无一字.武则天为自己立下了"无字碑".这说明,她生前已经意识到,对她的评价,后世定会众说纷纭.千秋功过,后人评说.今天就请你把她的"无字碑"变成"有字碑",为她草拟一份碑文.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1)这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麽样的关系?

4,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这说明了什麼?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有何影响?

B,越窑
。。。作文。。。给你个核心吧~~公道在人心,任由后人说。。。。。
3.1 杜甫 3.2唐玄宗 3.3因果关系因为有了开元之治 才有了开元盛世 模糊上也可以说是一样的
4 当时他是一种先进的制度 中外交流
4.2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