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敬皇后行状》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0:11:02
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于朕所悦,后尤抚恤如子。虽饮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尝之,意乃适。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诟谇。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赍,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游后,诸含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殉葬者数人。

初,后父病故,闻讣哀怛,朕慰之,紊泪对曰:“妾岂敢过悲,遗陛下忧?所以痛者,恨未答鞠育恩耳!今已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心无所惧,所行或不韪,以是每用忧念。今幸以始终,荷陛下恩恤至备,妾何复恸哉!”因遂辍哀。反复有兄之丧,时后属疾,未使闻。后谓朕曰:“妾兄其死矣。囊月必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朕以后疾,故仍不语以实,慰安之。后曰:“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义,以恃妾母家,恣要挟,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先是,后于丁酉冬生荣亲。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由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商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之恭谨迁善如此。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所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
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之宝。专心禅学。参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后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自婴疾后,但凭几倚遢,未曾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皇后自从进入后宫以来数年间,为人谦和,不但能孝顺皇太后,即便是朕的保姆往来,(皇后)也都以礼相待,没有敢怠慢.(皇后)管理诸嫔妃时,她的宽仁遍及低下,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嫉妒,(诸嫔妃有)好的地方(皇后)则向(朕)称赞她,(诸嫔妃有)过错(皇后)则(替她)隐瞒,不让朕知道。对于朕所喜欢的(嫔妃),皇后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关照体恤她,即便如饮食这样细微琐碎的事情,有可口的(食物),也必会让她们一起品尝,才安心。(皇后)对于宫闱眷属,无论年龄大小都一视同仁,对年长者称呼为媪,对年纪稍轻者以姐姐来对待,不对人无礼,也不辱骂斥责(亦不少有诟谇,原文这里我怀疑“不”和“少有”至少应去掉一个),所以见到(皇后)的人,没有不开心愉悦,和善地与她亲近的。当朕有时斥责有罪的宫女太监时,(皇后)必然为他们下跪求情道:“这种人愚蠢,怎么知道皇上的意思呢?恳求陛下不要生气,即使像他们(宫女太监)这样渺小的人,也有细微的长处,(他们)以前不是因为某件事曾经效力过么?况且情况不明就行动会招来灾祸,以赃而获罪是常有的事情(我自己都觉得这么说不过去)”

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赏点分!!

分也太少了啊
傻子都不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