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京杭大运河的古航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27:10
隋炀帝杨广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航道..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也是最长的运河,是中国人在水利交通方面最重要的发明创造,和万里长城齐名。最初的一段称为邗沟,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由南端自长江引水北流,向北绕经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流入淮河,连通了淮河、沂水、济水。隋代,隋炀帝用了六年时间、调遣大量人力开通了以
  首都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北至涿郡(今北京市)的一条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古邗沟经过疏浚加宽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公元13世纪,定都北京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把作为经济中心的江南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从1283年到1292年大规模地开凿、改造了隋炀帝的V字形运河,形成以北京附近的通州为龙头南下直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2公里。

  隋运河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700公里,

  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自北向南全程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大运河长期以来是中国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为传统漕运提供了通畅渠道和可靠保障。以漕粮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运输,使运河地区发展成一条巨大的经济带,“船舶往来,商旅辐辏”,帆樯如林,市廛栉比。运河畅通后,一直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许多古城因此而兴起。在明清两朝,运河沿岸地区更是市场发达、经济繁荣。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其科学技术含量是很高的,首先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地形测量,还要挖掘遇到高岗山丘时的越岭运河。由于越岭要应付高低不平的地势和通船的需要,还得修建一系列船闸,以节制水流,调整水位,提高航深,改善航行条件。大运河素以船闸众多闻名,历代建设者也积累了丰富的建造船闸的经验。船闸出现的时间,尚没有明确的记载。据南北朝时宋李等编纂的《太平御览》中的记载,南朝景明年间(423—424),有人乘船过扬州斗门(即船闸)时落水淹死,这说明船闸最迟在南朝时就已经存在了。唐代在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