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现在有什么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14:12

瑞金:长征从这里起步 “红井”现仍造福百姓

  长征,从这里起步
  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叶坪村的谢家祠堂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首都。
  当年只有23万人口的瑞金,就有5万多人参加了红军和地方斗争,有3.5万人参加了长征,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平均每一公里长征路上,长眠着一位瑞金籍烈士。
  “红井”———依然造福沙洲坝
  在血与火的年代,为什么瑞金人民会义无反顾地跟党走?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让劳苦大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缺水,一直困扰着瑞金的老百姓。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沙洲坝办公。沙洲坝是一个干旱缺水的村庄,1933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带领几名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水源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开挖水井,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此后,其他沙洲坝村的村民也纷纷开挖水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现在红井内放着一个小水桶,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红井感情特别深,因为他们小时候都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很多人第一次到红井,都要打上一桶水,喝上一口。
  如今的沙洲坝红井小组就位于“红井”旧址旁,该小组依托“红井”品牌,走“小产品”工业化之路,主要生产“红井”牌粉丝、“红井”牌矿泉水、瑞金革命旧址微缩工艺品等,年销售收入达375万元,小组依托红色旅游人均年纯收入达2100多元。
  生活在红井旁边有一位老人名叫杨大毛,今年已经74岁。他的名字是当年毛主席给起的。杨大毛的父亲在儿子未出生时就参加了红军,且一直在反围剿的前线,未给儿子起名,毛主席知道后,给他取名为“杨大毛”。
  如今杨大毛一家,一年加工生产3.5万公斤粉丝,每公斤的纯利润为1元钱,一年下来便可挣3.5万元。老人兴奋地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建了小康楼,楼内家电可不少,今年夏天还准备安装空调呢。”他还感慨道:“过去托毛主席的福,取了个好名,经常有人请去讲革命故事,还接受记者采访、上电视哩。如今托共产党的福,通过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发家致富,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更好。”
  像杨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