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宽、信、敏、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1:37:48
如何做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不打笑脸人

  “恭”,就是予人恭敬。孔子说:恭则不侮。一个人对他人恭敬的时候,你是不会招致羞辱的,没有人来侮辱你。

  中国老百姓的一句话叫“不打笑脸人”,对吧?人就算一腔火气,你一笑,其实中国的太极是什么?你把对方的力量给卸了,你不一定要硬碰硬。为什么予人不恭敬呢?我们从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教对人有礼貌,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发自内心的恭敬,其实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人们火气越来越大了。

  所以说要想仁爱,首先是有内心的恭敬,从个人的一己人身上是恭敬于人,从整个国家,孔子说,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治就完成了;也是敬事而信,内心有恭敬。所以小到一己人心,大到国家形态,我们由恭敬出发,对这个世界,我们会有眼中的美好。

  宽:包容他人 天宽地宽

  那么恭敬以后就好了,人就宽容了。其实宽容很难做到。

  学生问老师,提了一个非常侥幸的问题,说:老师你给我一个字,让我终身行之乎。我觉得这个字要去问我们当今的老师,谁都很难回答。谁都会说我给你讲了这么多课,你为什么非要我一个字呢?但是孔子真能回答。他就跟学生讲:“其恕乎。”如果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字让你一辈子受用,你就记住一个宽恕的“恕”字,也就是说,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

  对他人包容了,其实自己也天宽地宽了。所以恭敬而达到宽容。这是一种内心自然的成长。孔子说,宽就能够得众,你就可以有众人对你的一种信赖,你就可以拥有最广阔的朋友。

  信:唯守信方赢得认知

  那么第三一步就要做到信。一个人不是说宽容随和就够了,你要做事。这个做事就是一定要守信。

  一个有信誉的人在今天的公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品德。这并不一定是古代的君子之德。也就是说,有信誉的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使人认知。孔子说人认知,就是谁在挑选下属的时候,都愿意选择有信誉的人来做这个职业的担当。

  敏:活在当下

  那么做到信之后,还要敏。过去我们总说,一个人敬业就够了。但是有很多人把我们的职业做成了劳力密集型,而不是智力密集型,认为我只要卖苦力气就够了,做得没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