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03:41

桃花溪
  年代:【唐】 作者:【张旭】 体裁:【七绝】 类别:【】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虽充满诗情画意,但对桃花源的存在提出怀疑,另开思路一条。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