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吸收不良的症状是什么 是怎样患上的 还是天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1:54:17

症状:
  1、一般表现:患儿食欲不振、发育落后、体重减轻消瘦、精神倦怠、好哭、营养不良。腹泻严重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2、腹泻:主要表现为脂肪泻,粪便量及次数增多典型粪便色淡,部分肠炎的人,还会因肠道里胆绿素的原因让大便看起来像绿色。吸收灰白色油脂状量多,恶臭,所含脂肪能漂浮于水面。伴腹胀、腹痛,精神倦怠好哭。
  3、腹部胀满:由于肠内储存不消化食物。同时肠肌软弱使肠腔内积气所致。
  4、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程迁延、肠黏膜广泛病变所致脂肪吸收不良病程迁延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缺乏性眼病,可表现毕脱斑、角膜干燥等;维生素D缺乏可致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维生素E可致近端肌肉萎缩;维生素K引起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营养性贫血及肠病性肢皮炎等。
  5、其他:因肠道广泛吸收不良常伴其他多种营养素吸收障碍引起相应的表现如低蛋白血症、水肿,营养性贫血,肠病性肢皮炎和继发多种微量元素缺乏。
  发病原因:
  1、胆汁分泌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管梗阻,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道感染;各种肝病,如胆汁淤积性肝炎晚期肝硬化等。
  2、胰腺疾病:胰腺疾病引起胰腺外分泌减少或缺乏,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出现脂肪泻时,胰脂肪酶的分泌常低于正常量的10%。严重脂肪泻主要见于先天性囊性纤维性变、慢性胰腺炎及胰腺全切的患儿。
  3、肠道疾病:各种原因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黏膜表面病变肠壁浸润及酶缺陷等,均可影响脂肪在小肠的正常摄取、加工和吸收见于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短肠综合征、肠淋巴管梗阻(淋巴肉瘤、霍奇金病、肠结核等)。
  4、代谢及其他原因:内分泌紊乱疾病如肾上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其他原因所致的肠吸收不良综合征、Wolman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A重链病、无β脂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等。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而油腻等脂肪吸收障碍所致的症状,故又称为脂肪泻,吸收不良主要表现为对脂肪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