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叶绿体会产生荧光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47:11
叶绿体产生火红色自发荧光,加吖啶橙后发橘红色荧光。分析这两个现象。

请到《植物生理学》上找,上面有详细介绍!主要是与叶绿体色素从稳态变到激发态再回到稳态有关!!!!!字太多咯,我把我们课件上的内容给你吧,但比较简洁 :
1.放热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此过程又称内转换或无辐射退激。如叶绿素分子从第一单线态降至基态或三线态,以及从三线态回至基态时的放热:
2. 发射荧光与磷光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
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荧光。
而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磷光
Chl*-----Chl + hν 荧光发射 (12)
ChlT------Chl + hν 磷光发射 (13)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长,转换的时间也较长,而强度只有荧光的1%,故需用仪器才能测量到。
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在分子内部的振动上,且荧光又总是从第一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辐射的,辐射出的光能必定低于吸收的光能,因此叶绿素的荧光的波长总要比被吸收的波长长些。
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呈暗红色的荧光。
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这是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的缘故。
在色素溶液中,如加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这种受体分子就称为荧光猝灭剂,常用Q表示,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Q即为电子受体。
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无效指标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