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圣经是谁第一个翻译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3:52:19
我的疑问是他会不会翻译错。

第一本基督教的圣经中译本,实在印度完成的,译者是马士曼、沙拉,马士曼属英国浸礼会派驻印度的宣教士;沙拉是亚美尼亚人,担任澳门门葡萄牙政府翻译官。他们花了16年,在1822年完成《新旧约全书》。而马礼逊1807年到中国,就立刻开始翻译新,虽然有很多困难和阻碍,但经六年努力终于将新约翻译出来,1814年出版。随后和米怜合作翻译旧约,于1823-1824年间出版圣经全书。这一次的翻译过程也有中国人参与,比如华侨杨兰德、广州耶稣会士袁光明、李十公、陈老宜等人协助。但今天存在的罪古来中文圣经译本完成与十八世纪,可稽考的译圣经工作却可以追溯至唐朝,即第七世纪。有没有错误这个不得而知,但是虽然有一个继一个的圣经中文译本出来,却总不能满足译者自己的要求。于是再修订,有些译本还是在逼迫、动乱、病患等环境下完成的。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西安掘出一块石碑,正面写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以1780个汉字撰写,另附数十字敍利亚文,引起当时传教士哄动。现时景教在中国的早期历史,大多以此作为引证。

据石碑所载,唐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应指波斯,而非古罗马)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历史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

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自太宗至唐德宗,景教在中国发展极快。高宗时,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并下诏於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广泛流传。

景教在中国演化时,大量参考佛教概念。其中较有趣是,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可是摩距辞法王、约翰唤成 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上帝的称呼则取敍利亚文Alaha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亦有按照道教规则,以 「天尊」称之。

在中国佛教及道教影响下,景教有发展成综合主教(Syncretism)的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净曾著有《志玄安乐经》,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 乐。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经文曰:「无动无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净能净,则 能晤能正。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