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出自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27:27
帮帮我哈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使人好似看到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红衣:比喻鸳鸯的羽毛。诗人创造了一个鸳鸯对浴红衣的毫无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