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们,谁来翻译一下,这段话,一位高僧,对我说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3:57:19
友:吾闻言 知之。其非不可知,乃未知。知之尚非全知。然,何为知,以理判之,以先判之,不明,不知,不判,亦不断。然判亦可判,非判其全,乃判其验。以其验倍其后判。思有定律,然人未有。如圈之闭,扩其不可。非断之不可也。何断,外断难,内断易;望之高后有动,动不得,可断已;然有不断者,随之。天地尚且不全,何盼人之全。重在识,非在果。
大家觉得这话怎么样?

天地尚且不全,何盼人之全.
这就是告诉你不要求全责备,妄动嗔念。

楞严经:‘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这句话是对楼主所问之最好的解释。

知与见,后来是佛学一个专有名称,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见,也看到过这个现象、境界,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可是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有一个清净在就不对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有一个清净就会有一个不清净的力量含藏在里面,就有烦恼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最后见到空,‘斯即涅盘’,可以达到见的边缘了。

从前有好几位大法师就是看经典走禅宗的路线,后来就悟道了。所以学禅不一定是打坐参禅,不一定要打坐参公案、参话头。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严’,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斯即涅盘’,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严破句,就懂进去了。

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间也提过,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见,不能见如来。到这里,忽然一转,提出‘见’,不提出相。相是相,茶杯是现象,毛巾是现象,书本也是现象,我也是现象,他也是现象,你也是现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现象,连虚空也是现象,清净也是现象,睡觉也是相,作梦也是相,醒了也是相,一切现象都是生灭变化。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问他好吗?好啊!好清净。着相!着清净之相。相不是道,道不在相中。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你要立一个清净是道,再加上背上督脉通了,前面任脉通了,拿水龙头一开灌进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着相。一着相,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所以现在告诉你知见之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