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名著阅读的建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57:07
300个字 谢谢

第一条建议是疏不间亲法。疏不间亲是个成语,意思是关系远的人不能挑拨关系近的人的关系。读书也是如此。闲书是不能够挤正书的,这是一个原则。所以学生首先要吃透教科书,要把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名著读懂、读透,然后把课外阅读作为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第二条建议是不求甚解法。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思是说读书方法要灵活,不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文章的主旨,寻求它的真谛。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对于我们有很多的启示。由于名著浩如烟海,就需要我们列出来一些,让学生阅读的大约20部, 260万字左右,不能够处处都求甚解。不求甚解是大量接受外界信息的必要条件,恰如走马观花,在特定的场合下,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第三条建议是见缝插针法。就是读名著要挤时间来读。实际上每个同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想花大量的时间来集中阅读名著是不现实的,只有见缝插针,才能够化整为零,在繁忙的学习中巧读书。
第四条建议是比较阅读法。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讲,对于学生有一种个性化的要求,所以比较阅读就很重要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书都有四类:一类是必须要读的书,一类是应该读的书,还有一类是可读的书,最后是拒读的书。必读的书就是阅读对象当中的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说叫中坚部分,应该着力去读它。比如说咱们的教材当中都罗列了一些名著的篇名,就是我们学生当中的必读书;应读书是阅读对象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应该引起重视,它对于我们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形成我们的语文能力是有帮助的;可读书就是指的是有一定的欣赏意义的书目,读来也是有意义的;最后是拒读书,内容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对于中学生来讲,应该拒绝读这样的书。
第五条建议是照本宣科法。照本宣科听起来是个贬义词,而在这里它的意思是要忠实于原著,一定要贴近原著的本意去读、去理解这本书,千万不要乱删乱改,断章取义。否则你对书的理解会是不符合原著的精神的,是没有收效的。
第六条建议是探讨交流法。同学们自己阅读以后产生了感受,应该大胆地跟同学、跟伙伴,甚至是跟老师去交流,交流和探讨过程会加深你对名著的理解,提高你的鉴赏能力。
第七条建议是寻根问底法。读书特别需要我们发问,比方说古代的王充,他就曾经有问孔刺孟,其实就是对儒家的经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以凡是有创造力的人,都是从发问开始的。如果你对前人的著作敬若神明,高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