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矶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17:51
刘过的一首《唐多令》里有一句: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请问这个“黄鹤矶”在哪?有何典故?
与黄鹤楼有关系吗?

这么说,黄鹤矶本身就没有任何典故了吗?那么这个“断”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可是,从全诗看来,总让人觉得那是个泊船的地方,因为上阙有一句“柳下系船犹未稳”。

黄鹤矶在湖北武昌蛇山。

《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我觉得应该是黄鹤矶的名字形成在先。
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断”字即由此而来。如果看过一些伸到水面上的石头就会知道,那石头就好象被刀砍断的一样。

我觉得他不是在黄鹤矶下泊船。黄鹤楼是名胜,当然要有地方停船,可是未必会拣陡峭的地方停。何况是上阙写停船,下阕应该是上楼观望了,这时候看见“黄鹤断矶头”,很自然。我也没有去过黄鹤楼,不知道实际情况怎样。以上纯属推测。

几乎等同于黄鹤楼,有时甚至可以代替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