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 伤仲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4:20:21

在宋朝的江西省金溪县的朴实老百姓中,有一位曾经脱颖而出,名曰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生计。转眼间,方仲永长成了五岁的小Baby了,但是他还没有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文房四宝。忽然有一天,他无故在家里大声哭泣,惊坏了他的爸爸,细查原因,原来是他想要文房四宝。父亲听后大吃一惊,不知这个小毛丫头又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于是当即就借到了这些东西给了他,他也毫不含糊,大笔一挥,四句诗便在纸上赫然醒目的出现了,并且自己刻上自己的尊姓大名。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宗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曾被一乡的秀才观看,口碑甚佳。
从此之后,只要你指到哪里,一篇美诗便会源源不断的从他嘴里脱口而出,而且诗的文采道理,都是数一数二的。
同县的人,对这个天才,感到非常吃惊,于是乎渐渐以宾客之理对待他的父亲,或者给他父亲重金,让仲永题诗。他的父亲正愁没钱花,见到他的儿子简直是一颗“摇钱树”,高兴得几天没睡好觉,天天拉着仲永的手,奔忙于家家户户之间,根本不给他喘息之机学习。
王安石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也感到很惊奇,于是在明道年间,跟着已逝去的父亲的遗体,到了舅舅家,恰巧碰见了他,那时他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小伙子了。我想到了前期之闻,便让他对着某一物体,即兴作诗,却发现,他根本不能与前时之闻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了舅舅家,问他的情况,却听到了这样的回答:“已经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不忍心亲眼看到这个人才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于是亲自出马,手把手的教育他。有时,我让他重温旧时功课,让他记住前时的写作灵感,有时,让他披盔带甲,模仿千里征战的那份豪迈。有时,让他披星戴月地劳耕,体味农民的艰辛。有时……有时……
过了几个月,他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终于能自己写出一首打油诗来了,而且在思想与哲理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孩了。
我趁热打铁,把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的所有功课都传授给了他,没想到,他的进步越来越快,甚至能说出“天下唯我独尊”的豪言壮语,把十几时岁的阴影甩得无影无踪。
又过了几年,我鼓励他参加一年一度的诗赋擂台赛,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以李白的豪爽,杜甫的个性,王维的遐想,孟浩然的朦胧,以及苏轼,陆游,甚至包括我的特点都融为一体,创作了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