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之父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21:17

福娃的设计灵感是韩美林提出的,但福娃这个形象是集体创作出来的。

韩美林

全世界的体育健儿

“奥运福娃之父”为福娃设计者:韩美林

“设计‘福娃’我们没有报酬,奥组委只奖励1元钱作为精神鼓励。”3日上午,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设计者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在山东师范大学作了一场题为“2008奥运会标志、吉祥物原创设计过程”的报告会,他特意告诉同学们:“福娃”的色彩设计采用了山东潍坊年画的套印技术。

“‘福娃’是集体作品,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吴冠英从计算机里调出了他最初的参赛设计手稿:五个人面鱼纹娃娃,当时叫“喜娃”。这组“喜娃”是五个不同颜色、形态各异、有着人面鱼纹面孔的小精灵,它们代表了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也与奥运五环的颜色相契合。

耗费了吴冠英8个月心血的“喜娃”在初评时曾被淘汰。但后来专家修改小组对入选的六个方案都不满意,组长韩美林提出再找新思路,结果,吴冠英教授的“五行理念”被选中了。“于是,用熊猫代表森林,用鱼娃代表水,用火娃代表奥运圣火,用藏羚羊代表大地,用北京特有的沙燕风筝代表天空,‘福娃’就这样诞生了。”
为创作一个同样让全世界喜爱的吉祥物,2004年8月5日,北京奥组委正式向全球的专业设计机构和专业设计人员抛出绣球,公开征集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在具备灵活的商业开发价值的同时,应是东方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得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的普遍认同。古老而青春的中国与北京,如何在奥林匹克精神的照耀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成为考验全球设计师的一个命题。

2004年12月1日17时30分为最后截稿时刻。在此之前的近4个月时间内,负责征集工作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咨询电话、邮寄信件、电子邮件等不间断地从全北京、全中国、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涌向这里,吉祥物征集活动办公室共收到建议来信和业余设计稿3000多件,咨询电话多达数千个。按照相关规定对作品进行了参评资格认证后,正式确认有效参赛作品662件。

哪个形象将最后代表北京奥运会出现在2008年那座宏大的舞台上?2004年12月15日,北京奥组委邀请24名国内外在艺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