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量砂的质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5:58:19
在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量砂的质量时,在储砂筒内装满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称筒内砂的质量m1,但为什么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要维持该质量不能变呢?本人不清楚为什么每次标定筒内砂的质量也不能变,重新标定和前一次标定有什么关系呢?对结果有什么影响?谢谢您的帮助!!!

很好的问题,我来根据你的问题给出答案。我也思考过该问题,哥们,咱俩都有着追求真理的性格。我认为原理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只有维持质量m1不变,才使得砂的重力不变,当砂落入锥体,或者以后做试验时,砂落入试坑的动能是不变的,也就相当于砂每次填充试坑时,其填充的紧密程度一样。试想这样一种情况,假设灌砂筒很高,假设有十米高,如果你第一次装砂装到9米,来填一个锥体,这样由于重力较大,锥体内的砂必然紧密,偏多。当你用来填试坑时,把砂装到2m,砂的质量少了,重力也小了,此时填入锥体的砂绝对没有9m高时多。为了使试验精确,所以每次都要维持该质量不变。重新标定,是因为砂会被回收,被回收后会重新筛去混有土粒等杂质,此时砂的颗粒组成会变,所以就要重新标定。

每次维持质量不变也是按照规范要求,筒顶15mm,我建议最好是取个整数以后做资料包括外面做试验都使用这个不变的砂质量,不知道你们用的大筒还是小筒,我们用的是200mm的,我们定死的一个数是20500,做试验和标定量砂密度都用这个要统一掉。
重新标定是为了压实度能够更准确,因为你用的砂子是通过3mm~6mm中间的砂子,量砂通过筛之后才能用的,每次的筛余量都不一样吧,不可能把6mm以上和3mm以下的砂子筛的干干净净吧,而且现场每次灌完的砂要经过筛后才能装起来,密度肯定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定期标定一下。
希望对你有用

将筛好的标准砂,灌入灌砂筒,然后称好重量,放到标定罐上,然后将灌砂筒的阀门打开,待砂不流,静止后将阀门关闭,然后把灌砂筒提起,称重。用玻璃将标定罐上的砂刮下去,使罐内的砂平,然后称罐内的砂重,用灌砂后的重量减去标定罐内的砂重,就是锥体内的砂重。

砂是0.3mm-0.6mm,而非3mm-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