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 的身份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05:30

  最近,在《读书》杂志第一期上读到了贺仲明的一篇文章《阿Q为什么是农民?》。作者认为:"如果当初鲁迅将阿Q的身份定位一个知识分子或者会好些,至少他阻止了知识分子的后退和苟且之路,使之不得不前行……"

  作者在论证中认为:《阿Q正传》反映了鲁迅"急切的功利心态",认为"阿Q的命名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启蒙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化转型,即中国知识分子由以往自我启蒙为主体的方式转移到以作为启蒙指导者对其他人启蒙--农民是这一启蒙的主要承受者--的转型"。

  可是"'五四'之后,启蒙运动貌似在继续,实质上却是知识分子的屈辱和精神倒退史。"中国知识分子将"中国社会落后的责任往农民身上推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对知识分子本身提出一些之一供他们自己反思与咀嚼呢?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知识分子是否有自我重新启蒙的自觉、信心和勇气呢?"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品,贺先生对于阿Q身份命名的质疑很有启发性,也很有现实的意义。但我觉得鲁迅对于阿Q身份的认定并没有错,同时也起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阿Q正传》写于1921年,小说中鲁迅总结了辛亥革命的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准不准农民参加的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唤起农民的觉醒"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行为:从当时的政治环境上来讲,鲁迅是游离于主流的知识分子群体之外的,是当时少数的接受资产阶级教育而积极倡导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的领头羊。

  回顾那个时代,主流的文化并非我们熟知的鲁迅等人的革命的文化,而是军阀统治下消极的迂腐的文化。在今天看来,鲁迅是当时的先锋人士。但是,在当时呼唤知识分子整体的觉醒是一种非常不合时宜的做法,知识分子的彻底的觉醒永远是少部分知识分子彻底的觉醒。因为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软弱的一个群体,既缺乏革命的彻底性,又有着对于社会黑暗的不满;即想脱离腐朽的社会,又没有力量离开供给他们衣食的统治者。

  知识分子不同于农民阶级有着对地主压迫的深刻痛恨,也不同于工人有着对资本家剥削的切肤之痛。所以,要知识分子作为整个群体的觉醒是不切实际的。因此